1、沈阳理工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定向)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产品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省级: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会计学、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品设计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
1 | 机械工程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4 | 工商管理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安全工程
省级: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消防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金融学、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B- |
2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B- |
3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4 | 工商管理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5 | 设计学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6 | 机械工程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8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9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校,是共和国“兵工七子”之一,曾用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等,先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中央兵工总局、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2004年更为现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1788人,其中专任教师1138人,含聘任到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11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576人;有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15人;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兴辽英才计划”人选、省学术头雁、省“百千万人才”百千层次、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等131人;获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团队6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7个。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有16个学院(部),49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个交叉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5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731.63亩,建筑面积82.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4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2亿元。图书馆入藏纸质、电子图书共计210万余册。校园教学基础设施齐备,生活后勤保障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可高质量保障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的学习和生活。2020年,学校投入使用航空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可容纳近千人开展各类实训。2021年投入使用的研究生新宿舍楼,最大可入住近3000人。2023年将投入使用的新能源航空器教学实验科研综合楼,设置九个科研平台,可容纳13240人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51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9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3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10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仿真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