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航海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航运管理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简称“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并经过网上公示和专家评审程序,批准的旨在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
上海海事大学开设专业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 安全工程 |
材料类(本)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中荷)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人工智能 |
法学类(本) | 法学(海商法) |
法学类(本) | 法学(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本)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
工业工程类(本) | 工业工程 |
公共管理类(本) | 交通管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交通管理(新国航班)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管理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海洋工程类(本)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本) | 工业设计 |
机械类(本) | 机械电子工程(中荷)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本) | 网络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航海技术 |
交通运输类(本) | 轮机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工程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海运金融)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海运与物流经济)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美术学类(本) | 绘画(国画、油画方向) |
能源动力类(本)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水利类(本)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航运)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翻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商务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日语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供应链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工程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上海海事大学简介: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2个本科专业。拥有18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