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助手 > 专业百科 > 专业目录 > 华侨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哪些?

    华侨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哪些?

    2023-12-29 来源:学赛搜题易

    华侨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类、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旅游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简称“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并经过网上公示和专家评审程序,批准的旨在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

    华侨大学开设专业

    专业类别专业名称
    材料类(本)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本)功能材料
    材料类(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地理科学类(本)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电气类(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商务类(本)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类(本)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本)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本)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类(本)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本)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信息类(本)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
    电子信息类(本)人工智能
    法学类(本)法学
    工商管理类(本)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类(本)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国际商务
    工商管理类(本)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会计学(1+2+1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
    工商管理类(本)会计学(ACCA)
    公共管理类(本)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类(本)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类(本)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工程管理
    化工与制药类(本)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与制药类(本)制药工程
    化学类(本)应用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环境工程
    机械类(本)机械工程
    机械类(本)工业设计
    机械类(本)车辆工程
    机械类(本)智能制造工程
    计算机类(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本)软件工程
    计算机类(本)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类(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
    计算机类(本)信息安全
    计算机类(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建筑类(本)建筑学
    建筑类(本)城乡规划
    建筑类(本)风景园林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1+2+1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CFA)
    经济学类(本)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国际经济与贸易
    临床医学类(本)临床医学
    旅游管理类(本)酒店管理
    旅游管理类(本)会展经济与管理
    旅游管理类(本)旅游管理
    美术学类(本)美术学
    美术学类(本)绘画
    设计学类(本)视觉传达设计(含动画)
    设计学类(本)产品设计
    社会学类(本)社会学
    生物工程类(本)生物工程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类(本)信息与计算科学
    体育学类(本)体育教育
    统计学类(本)统计学
    土木类(本)土木工程
    土木类(本)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类(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日语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翻译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英语
    物理学类(本)应用物理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物流管理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播音方向)
    新闻传播学类(本)广播电视学
    新闻传播学类(本)广告学
    新闻传播学类(本)新闻学
    药学类(本)药学
    仪器类(本)测控技术与仪器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音乐表演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音乐学(海外教育)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舞蹈学(海外教育)
    哲学类(本)哲学
    政治学类(本)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言
    自动化类(本)自动化

    华侨大学简介: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101人、研究生5486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07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8个学院、92个学系(部、中心)。有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00余个。

    |   THE END   |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赛搜题易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