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学、旅游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数字媒体艺术、金融学、应用心理学、软件工程、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财务管理、旅游管理
市级:法学、学前教育、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绘画、历史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工艺美术、特殊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环境设计、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
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通信工程
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地理科学类(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地理科学类(本) | 地理信息科学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法学类(本) | 法学 |
工商管理类(本) | 国际商务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国际会计) |
工商管理类(本)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本)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本) | 财务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制药工程 |
机械类(本) | 机械工程 |
机械类(本) | 工业设计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本)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
计算机类(本)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类(本) | 物联网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运输 |
教育学类(本) | 科学教育 |
教育学类(本)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教育学类(本)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教育学类(本) | 特殊教育(师范类) |
教育学类(本) | 教育康复学(师范类)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学类(本) | 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 |
历史学类(本)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本)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类(本)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美术学类(本) | 绘画 |
设计学类(本)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产品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数字媒体艺术 |
设计学类(本) | 工艺美术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健康)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 | 档案学(信息开发) |
土木类(本)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师范类)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西班牙语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工程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表演 |
心理学类(本)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类(本) | 应用心理学(师范类)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新闻学(影视传播方向)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师范类)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本)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自动化类(本) | 机器人工程 |
学校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10个学科相互支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0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12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20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教材9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15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市级教学成果奖64项;6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