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通过的学校名单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有效期开始时间 | 有效期结束时间 | 备注 |
北京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北京化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天津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河北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中北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大连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2020年1月至2020年 12月不在有效期内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沈阳化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6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大连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沈阳建筑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东北林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华东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东华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苏州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南京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江苏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南京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常州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南京邮电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江南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安徽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安徽建筑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南昌航空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中国海洋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山东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青岛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2020年1月至2020年 12月不在有效期内 |
济南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齐鲁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聊城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鲁东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青岛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河南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武汉工程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武汉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湖北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湘潭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华南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6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广东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桂林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四川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西南石油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西安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陕西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兰州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说明:
1.“专业名称”为专业的当前名称,部分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曾用其他名称,详请查询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网站(http://www.ceeaa.org.cn/);
2.部分专业已参加多轮次认证,“有效期开始时间”为首次通过认证的有效期开始时间,“有效期截止时间”为最近一轮通过认证的有效期截止时间;总的有效期起止时间不具比较意义;
3.部分专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包含“(有条件)”的,表示需要根据其最近一轮认证有效期内中期审核结论决定是否延长至有效期截止时间;
4.部分专业在部分年份不在认证有效期,相关信息在“备注”栏说明。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成长壮大。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等8个其他教学科研机构,设有27个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现有教职工5600余人,汇聚了39名两院院士、3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和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围绕“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学科建设方针,系统构建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现有9个学科门类,31个一级学科点,其中,30个一级博士点。设有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4个工程博士类别。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兵器学科位居全国第一。9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7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48个、新工科专业8个。
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500余人,研究生8600余人(其中博士14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50人。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北京化工学院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发展而来,1992年更为现名,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全过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1年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下设11个教学院(部),开设38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审计、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81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7000人、研究生900余人、留学生60余人、二学位近160人、预科生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