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简称“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并经过网上公示和专家评审程序,批准的旨在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
华东政法大学开设专业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法学类(本) | 法学(沪港合作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
法学类(本) | 法学(国际金融法) |
法学类(本) | 法学(涉外卓越金融法律人才实验班) |
法学类(本) | 法学(卓越律师人才实验班) |
法学类(本) | 知识产权 |
法学类(本) | 法学(经济法方向) |
法学类(本) | 法学(涉外卓越商事法律人才实验班) |
法学类(本) | 法学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司法会计方向) |
工商管理类(本) | 文化产业管理 |
公安学类(本) | 侦查学(行事调查方向) |
公安学类(本) | 侦查学(经济犯罪治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公共管理类(本) | 公共事业管理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数量金融方向)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社会学类(本) | 社会学 |
社会学类(本) | 社会学(社会管理) |
社会学类(本) | 社会工作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涉外法商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日语(涉外法商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翻译(涉外法商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德语(涉外法商方向)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新闻学(卓越人才实验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网络与新媒体 |
政治学类(本)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汉语言文学 |
华东政法大学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松江、长宁、普陀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8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公共管理、金融、社会工作、翻译、新闻与传播、会计等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建有18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7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5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公共管理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积极推进智库培育和建设,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获批国家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与司法部合作共建公共法律服务研究基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进研究基地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长三角教育发展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共建的司法智库研究机构华东检察研究院,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院是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年学科评估中,法学获评A级,政治学获评B级;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2018年,学校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名列前茅。